稳定币背后,藏着怎样的大国博弈?丨财知道
今年,“稳定币”话题火了!
在上周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公开场合首提“稳定币”。前不久,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这也是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条例。
稳定币究竟是什么?看似“稳定”的稳定币背后藏着哪些刀光剑影?今天,我们和你好好聊聊。
什么是稳定币?
简单来讲,稳定币就是披着区块链“马甲”的法定货币。它和比特币一样属于加密货币,但又和比特币有本质的不同。
第一个不同,就是它需要锚定别的资产。
每一个稳定币的背后,要么是法定货币、实物资产,要么是数字资产。这就好像在以前金本位的时代,每发行一块钱,都要有相应的黄金作为对应,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不同,是币值的稳定性。比特币大家都知道,它价格和坐过山车一样,今天暴涨、明天暴跌;但稳定币,顾名思义,就是价格主打一个“稳定”。
展开全文
比如,全球最大的美元稳定币是USTD,也叫泰达币,由Tether公司发行。它和美元、美债就保持稳定的1:1兑换关系。1泰达币,就等于1美元。
这么恒定的“汇率”,是不是可以拿稳定币当钱花?
很多人已经在这么干了。目前市场中的稳定币99%锚定的都是美元,有人叫它“影子”美元,它价格稳定、可以全球流动,在交易、结算、价值储存这些领域开始大杀四方。
最近一两年,稳定币的市场规模主打一个“涨”字!到今年5月底,全球稳定币市值超过2500亿美元。光是泰达币一家持有的美元和美债规模,就已经超过了澳大利亚的外汇储备。
稳定币是美国债务转移的“新套路”?
这可让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打开了新思路。
现如今,全球去美元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债还有点卖不动,特朗普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开始打稳定币的主意,希望重塑美元霸权,顺带消化规模庞大的国债。
最近,他就火速推动通过《GENIUS稳定币法案》,要求稳定币必须100%锚定美元资产并持有短期美债。
这意味着,用美元稳定币交易,其实就是绕个弯给美国送钱买债!
打个比方,我们用稳定币交易,无论你是买石油,还是买labubu,最后这个钱绕了一圈还是会流进美债池子里,你说绝不绝?
更绝的是,稳定币不仅可以帮助美国玩一套债务转移的“魔术”,还能用来甩锅!
稳定币背后是美债,一旦这些美债爆雷,谁来兜底?不是美国政府,而是那发行稳定币的私人公司。反而美国政府可以拍屁股走人,说一句:市场行为,与我无关。然后美美地隐身了。
稳定币=数字时代“铸币权”?
看到这里你明白了吧,稳定币不是简单的“金融创新”,而是美元穿上加密“马甲”以后,继续收割全球的新套路。
这就不难理解,香港为什么要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了。因为,稳定币它一头连着传统金融,一头连着加密生态,对金融市场稳定,乃至国家的金融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再说得直白一点,未来,谁掌握了稳定币的发行权,谁就掌握了数字时代的铸币权。
我们再来细看一下这个立法,核心有两条:一是搞稳定币,必须持牌,而且要全程接受金融监管。二是明确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一系列人民币资产,都可以作为储备资产。
这步棋你说妙不妙?它为以后我们在香港发行锚定人民币资产的稳定币埋下了伏笔。
试想一下,未来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币,直接用于跨境支付。中国企业和海外客户做生意,不再靠美元结算、不再走SWIFT系统,而是用人民币稳定币。听上去是不是很香?
人民币稳定币,还远吗?
你也许会说,这离我们还很遥远,我觉得未必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有基础,有场景,更有信心。
先说基础。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前期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推出数字人民币、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也就是CIPS)等等。香港对稳定币的立法,可以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铺路搭桥。
举个例子,以后香港的便利店收了顾客支付的稳定币,可以瞬间、几乎零成本地兑换成深圳供应商的数字人民币货款,这种“离岸稳定币+在岸数字人民币”的组合,也是可以期待的。
再说场景。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这里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每天有无数订单在跨境流转。一旦这些交易开始用人民币稳定币来结算,它就能动起来、跑起来,从局部试点到系统规模,从支付场景到价值网络,一步步跑出自己的生态。
最后看信心。
全球资本正在重新认识中国资产的价值。我们有高质量的制造业,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有不断释放潜力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人民币走出去最坚实的后盾。而稳定币,是我们打开国际货币新局面的一把钥匙。
全球数字货币的牌局,已经翻开新的一页。谁能掌握下一代的“数字铸币权”,谁就能重写支付的未来。这场博弈,中国不能落后,你我更不能错过。新秩序的敲门声已经响起,你准备好了吗?
南方+记者 唐柳雯
【作者】 唐柳雯
289财经热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