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盯上稳定币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提及稳定币。同日据媒体报道,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透露,京东大概还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创新项目将要陆续推出。据悉,京东稳定币的第一阶段暂定发行的是港元和美元锚定的稳定币,目前已经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包括蚂蚁、京东、小米对于稳定币都有跑步入局的姿态。稳定币是什么?到底稳定不稳定?央行为什么在这个节点会提到它?
稳定币为什么受捧?
说到稳定币,就不得不提到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发展,简单理解,稳定币是一种在维持恒定价值的加密货币。但和比特币、以太坊这些已经为大众所熟知的加密货币不一样,稳定币从诞生之日,主打的就是一个 “稳”字!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市场行情就跟坐过山车似的,稳定币到底是怎么稳定的呢?一般来说,稳定币都会与法定货币、黄金等资产挂钩,或者采用算法机制来维持币值稳定绑定,这样就能让自身价格不乱涨乱跌。最常见的就是和黄金、法定货币挂钩,也有依赖于算法来维持币种稳定的,比如大家常听说的 USDT(泰达币)的公司就宣称,每发1枚USDT,银行账户里就实打实存1美元,1:1锚定美元。
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稳定币市值已从2019年的50亿美元发展到现在的2500亿美元。据CoinDesk数据,稳定币市值触及2517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今年以来涨幅达22%。
那么,稳定币为什么会受到追捧?在支持者看来,稳定币既能像比特币一样跨境秒到账,又能避免币值暴跌风险,在一定意义上结合了加密货币和法币的特点,具备一定优势。摩根大通预测稳定币市值将在未来几年达到0.5万亿-0.75万亿美元,花旗则预测这个市值在2030年可能达到1.6万亿美元。
“大厂”纷纷布局稳定币
稳定币真正让公众关注到,还是由于近两个月来各国监管政策的急速发展。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相关法案,确立了首个全美统一的稳定币监管框架。6月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生效日期)公告》,指定今年8月1日为《稳定币条例》(第656章)开始实施的日期,并且明确要求发行人必须获得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许可,并满足严格的储备资产管理和赎回机制要求。
展开全文
这些都为加密资产市场注入强心剂,更促使包括蚂蚁、京东等“大厂”跑步入局。记者注意到,此前,蚂蚁集团旗下的蚂蚁国际与蚂蚁数科均计划在中国香港申请稳定币牌照。对此,蚂蚁国际回应其将于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且相关通道开启后尽快提交申请,并且称其正在全球财资管理方面加速投资、拓展合作,将他们的AI(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稳定币创新投入真实可靠的大规模应用。
而早在2024年7月,京东旗下京东币链科技就已成为香港金管局公布的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参与者。近期市场上传出的京东相关举措,则是京东稳定币的第一阶段,暂定发行的是港元和美元锚定的稳定币。
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喊着研发稳定币的传统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在少数,如美国银行、PayPal等宣布了研发稳定币,瞄准跨境支付市场,万事达卡也在今年4月新增“稳定币结算”选项,推动商户采用。
稳定币概念股受追捧
6月5日,全球第二大美元稳定币USDC发行商圆环公司(Circle)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稳定币领域的第一个IPO,更被业内视为数字货币向主流金融体系迈进的关键一步。上市首日,圆环公司股价就大幅飙升168.48%,更加引发了公众关注。事实上,包括蚂蚁、京东等在内不断传出有多家公司有意向争取稳定币牌照后,受此消息带动,部分与稳定币概念相关的公司股价近日一度获资金追捧。
但稳定币真的稳定吗?是否会遭遇新的挑战?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质疑和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比如发行人银行账户里钱不够了,或者稳定币所绑定的资产突然不值钱了,那稳定币的价格是否会突然下跌。此外,各国对稳定币的管理态度都不一样,所以稳定币必然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
正是在这样的节点上,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首次提及稳定币,引发市场关注。潘功胜表示,新兴技术在跨境支付领域加速应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等新兴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蓬勃发展,实现了“支付即结算”,从底层重塑传统支付体系,大幅缩短跨境支付链条,同时对金融监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智能合约、去中心化金融等技术也将持续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演进和发展。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国内投资者关注稳定币,并非看中了其交易情况本身,而是先看到了在A股市场中稳定币概念的投资机会。但需要提醒的是,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变化、市场竞争格局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投资策略把握潜在收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