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状元还高兴
在古代的时候,普通人要想做官,其中主要的途径就是参加科考。科考分为府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前三甲是通过殿试决定的。一甲第一名被称为状元、一甲第二名为榜眼,一甲第三名为探花。
“探花”这一称谓最开始出现在唐代,可是那时候和殿试第三名没什么关联。因而考中的进士们为了庆贺自身中第,便大伙儿互相筹款举办游园会,也称之为“杏花宴”,此时要选择2个年少俊秀的使者当做“探花使”,为状元送上花束,这两人便被称为“探花郞”,由于探花最开始指的是进士中年少俊秀的人。
原来,皇帝钦点三甲后,状元郎要骑上高头大马游街庆贺。但是,有一次,状元郎的相貌确实有些不好看,皇帝就让探花代替了状元郎游街,因此,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也就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考上了探花,就说明这个人的学识是很渊博的,而且相貌也是出类拔萃的,就是现在所说的高颜。
每一名得以受邀参加探花宴的才子们,都可以在杏花园中挑选一朵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其中最年轻最英俊的两人将会被选为探花使,可以说是大大的荣耀。直到后来,探花逐渐演变成对第三名的专属称呼,但是探花代表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并且在排名出来后,虽然探花只是第三名,但往往会得到皇上与大臣的特殊关注,其重视程度就算和状元想比也不相上下。有一个人呢就是探花出身,那就是和珅,因为他才华横溢再加上相貌英俊,所以很快就深受皇帝喜爱得到重用。当然前提是有才能,不然就算再英俊,国家也不会重用无能之人。
由此可见,古代也是一个看重颜值的时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长得好看的人,通常都会备受瞩目,比别人多点机会和机遇。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标注,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评论